邢寶明夫妻:同走S包養心得扶貧支教路,共圓教書育才夢_中國扶貧在線_國家扶貧門戶

作者:

分類:

requestId:6871400997db11.72070815.

新華社太原5月16日電題:包養包養邢寶明夫妻:包養網同走扶貧支教路,共圓教書育才夢

新華包養社記者魏飚

邢寶明和王英,兩位人民教師,一對恩愛夫妻。兩人大學畢業后,一直扎根呂梁山區的貧困縣,從事包養網教育工作。15年來,邢寶明帶過的學生考上大學的超過1000人。“知識改變命運,讓更多孩子考上大學是我和妻子的目標。”包養邢寶明說。

“清華夢,北大夢,我的夢!”這是山西呂梁臨縣一中教師邢寶明的微信簽名。他說,自己學生能考上清華、北大,是他當老師最大的夢想。

這個夢想已經實現。2018年,邢寶包養網明所帶的畢業班,全班66人參加高考,二本達線65人,一本達線50人,其中還有兩名學生分別被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錄取。這是臨縣一中包養網自1952年建校以來,取得的最好高考成績。

這樣的成績要歸功于邢寶明和妻子王英最初的決定——扶貧支教。

邢寶明和王英是大學同學,也是戀人。2004年從山西大學畢業后,兩個23歲的年輕人,主動包養到國家級貧困縣臨縣支教。

“扶貧支教”的包養網想法是王英最先提出來的。大學四年級時,她看到了一份扶貧支教的通知,于是決定報名參包養網加。王英說:“當時覺得教育能改變孩子的一生,所以想盡自己的一份力。”

邢寶明則放棄了在太原一家科研機構工作的機會,和王英一起去包養呂梁山區支教。

2004年6包養月,邢寶明第一次去呂梁山時,從太原到臨縣的高包養網速還沒通車,大巴在高低不平的土路上顛簸,整整走了12個小時。他坐的大巴還半路翻了車,全車傷了十幾個人,他的胳膊、手臂也被碰破。

“真想回去,不支教包養了。”邢寶明打電話把想法告訴了王英。不過,王英一個勁兒地鼓勵說:“不艱苦包養還能叫支教?臨縣教育系統的一個明星包養網即將閃亮登場呢!”

邢寶明回憶說,如果當時沒有王英的堅持和鼓勵,他或許真就放棄了。

王英的老家在晉中市左權縣,邢寶明的老家在大同市廣靈縣包養網,相距臨縣都有三四百公里。來到臨縣后兩人很不適應當地生活。

“記得那時候最怕放假,放假了整個樓道就剩我們兩個人,沒有電視,也沒有電腦,心情很不好。”邢寶明說。2006年,邢寶明和王包養網英組建了自己的家庭,學校的單身宿舍就是他們的家。

盡管條件艱苦,可當5年支教服務包養期滿的時候,邢寶明和王英卻舍不得離開了。邢寶明說,舍不得渴望求知的學生,貧包養網困山區教育確實還比較落后,孩子們需要我們繼續留下。當時,邢寶明還擔任了重點班的班主任。“當時學校把最好的班交給了我,讓我組建了最好的團隊,包養這是一種責任,更是一種信任。”邢寶明說,“我不能走!”王英很支持丈夫的想法。他們決定在這里扎下去。

后來,邢寶明不僅做班主任,還在學校擔任年級主任,每天清晨六點到校,晚上十點以后才能回家。為了包養網照顧年幼的孩子和家庭,王英放棄了包養當班主任,把更多的包養網精力傾注到家庭中。

每一屆帶高考畢業班的時候,臨近高考,包養邢寶明晚上經常因緊張睡不著。王英知道,自己要盡力解除丈夫的后顧之憂。盡管也有繁重的教學任務,她還是把家務全部承擔下來。去年冬包養天,邢寶明父親生病住院,也是王英跑前跑后。

包養網邢寶明說,他從來包養網沒有操心過家里的事情,正是因為有一個通情達理的妻子,有了和睦美滿的家庭,他才能安心從事教育工作。今年,妻子承擔著高三年級的教學任務,只要有空,邢寶明就幫著妻子做家務,還和妻子分享教學經驗。

結婚十多年,邢寶明和王英幾乎沒有紅過臉,夫妻兩人有一個共同的目標就是教書育人,他們用自己的努力和寬容善良,建立和維護了一個幸福美滿的家庭。這對恩愛夫妻告訴記者,他們會扎根呂梁山區,做好教學工作,讓更多包養孩子考上理想的大學。(完)

TC:


留言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